民间刺绣工艺品的一场流动展览

花苫鼓是陕西地区传统民间舞蹈之一,陕南的花苫鼓是一种在八仙桌上表演的两人小歌舞形式,而大荔县的花苫鼓表演形式为——女子击鼓、男子击镲敲锣伴奏,另有数十名小娃娃打着彩伞站在鼓手左侧进行游转。一场花苫鼓表演就像一场民间刺绣工艺品的流动展览。2007年5月,大荔县的花苫鼓被列入陕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■起源
民间流传3个故事
花苫鼓的传承人史赛密介绍,在大荔民间,关于花苫鼓的起源流传有3个故事。
第一个故事——明朝崇祯年间,当地有位姓李的武举人,后来官居尚书。此人刚直不阿、为官清正,后因除掉一个十恶不赦的贪官而得罪了上司,被奸臣诬陷后惨遭杀害,死后葬于九龙村,村民们为缅怀他的功德,就敲起花苫鼓以表纪念。
第二个故事是说古时候有一年大荔县遭遇大旱,庄稼即将枯死,县令率百姓祈求雨神,并许愿只要下雨解旱,愿将亲女荐献神灵。县令祈求结束之后出了庙宇,立马大雨倾盆,百姓欢天喜地,而县令的爱女却被大蝎子精掳去。百姓为感谢县令为民祈雨献女,即在当地修庙以示缅怀,每到农历二月二这一天,村民们就打着彩伞、抬着神楼、敲着花苫鼓,组织各种社火进行祈雨还愿。
第三个故事发生在唐代,大荔县古称“同州府”,县城南有唐时沙苑城旧址。唐代安史之乱时,玄宗的女儿长乐公主落难,躲在沙苑,染上重病。当地有位老者,人称“东方真人”,其女被称为“莫愁女”。父女俩将当地野生植物沙苑子熬制汤剂,医好公主的病。后有个贪官吴来,为了献媚朝廷,迫使东方真人献出秘方,东方真人被迫害致死。莫愁女亲自跑到长安向长乐公主哭诉其父惨遭杀害的经过。公主为感激东方真人的救命之恩,来到沙苑除掉贪官,并赐给莫愁女花伞一把,从此,当地敲击花苫鼓时,要打各色彩伞,以怀念长乐公主。这些传说,使花苫鼓更增添了丰富的传奇色彩。
■特色
女子击鼓男子伴奏
史赛密称,“花苫鼓”流传于渭南地区大荔县九龙村,是一种少见的由女子击鼓、男子伴奏的民间舞蹈,过去受封建思想影响,击鼓的都是男扮女装,解放后,花苫鼓才慢慢有了女性的加入,直到现在花苫鼓变成了由女子击鼓、男子伴奏的形式。表演时,鼓手腹前挂一个扁圆小鼓,直径约35厘米,并用一块长约70厘米、宽约50厘米的彩花绸缎做鼓围子,围遮鼓帮,垂于鼓下,当地俗称“鼓苫子”,“苫”,当地方言,指用物遮盖的意思。花苫鼓由于鼓手扮相俊秀、服饰华丽,群众又称其为“花鼓”、“花社火”。
表演时,女子击鼓,男子击镲敲锣伴奏,另有数十名小娃娃打着彩伞站在鼓手左侧游转。打伞的娃娃,大的八九岁,小的两三岁,甚至还有更小的,由大人抱着他们参加。村中有小孩子的人家都争着要参加社火表演,认为这样可以求得保佑,使孩子长命百岁、幸福吉祥。
“花苫鼓表演分行进表演和场地表演两种形式,”史赛密说,行进表演时,队首由一位老者手舞花杆指挥,女鼓手两人一组,面面相对站在队伍中间,单数者边击鼓边退,双数者边击鼓边前进,然后单数进,双数退。马锣、大铙相间成一排面向鼓手站于右侧,社锣、彩伞相间成一排面向鼓手站于左侧。表演时人数不限,一般为十至十二面鼓,社锣、彩伞、马锣、大铙均与鼓数相等。
场地演出,又称落场。表演时,舞花杆者站在圆圈中心指挥,鼓手与敲大铙者面向舞花杆者围成两层内圈,马锣、社锣、彩伞依次面向里围成三层外圈,共成为五层圆圈,面对舞花杆者边击边舞。
■服装
民间刺绣工艺品
“花苫鼓之所以能在众多表演中脱颖而出,离不开它独特的传统戏曲刺绣表演服装。”史赛密说,花苫鼓的女鼓手服饰多按传统戏曲中的武旦装束,以前多是头戴花额、身着彩服、肩披长斗篷、腰扎十带裙。敲锣、敲铙者也多是扮成传统戏曲中的武生,而近些年改穿统一的秧歌对襟彩服,或穿统一式样、颜色的运动服。
打彩伞的娃娃多穿过年的新衣新裤,富有特色的是花苫鼓围子和娃娃们打的彩伞,均选用各家妇女平日巧手织绣的各种民间日常生活刺绣品,如小孩子们穿的鞋子、戴的帽子、裹肚、围嘴,以及枕套、门帘、坑围、台布、鞋垫、手绢、绣花鞋面、十带裙、袜底等,精心设计,认真挑选,装饰在彩伞上和鼓围子上。使彩伞、鼓围子显得格外华丽、鲜艳。有的鼓围子装饰品多达六七层,彩伞上装饰着裹肚、围嘴、红绸、彩花等多达八、九层。伞顶上装以用棉花制成的棉花娃娃,造型美观、情趣盎然,堪称是民间刺绣工艺品的流动展览。一队队彩伞,五光十色,更增添了表演的地方色彩和演出效果。
■发展
融入拉丁恰恰等舞步
史赛密表示,花苫鼓节奏沉稳,多以双槌同时击鼓,以前的花苫鼓的舞步、套路单一,如果要发展花苫鼓,不但要在鼓谱上下功夫,还要在舞步上做改进,所以,她就琢磨将拉丁舞、恰恰、国标等舞步融入到花苫鼓的舞步中。
“融合拉丁、恰恰等舞步后的花苫鼓受到更多人的喜爱,尤其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喜欢观看,并加入进来,”史赛密说,像去年大荔县有马拉松比赛,当时花苫鼓的表演受到了国内外观众的喜爱,花苫鼓连续表演了10天,一些外国友人看到很稀奇和惊讶,对花苫鼓的表演纷纷竖起了大拇指,而且现在她的队伍里又有好多二十七八岁的女子加入进来。
史赛密称,花苫鼓要一直发展下去,还是要有更多的年轻人加入进来,学习花苫鼓也要将心沉下来,不是学几个舞步那么简单,而是要看懂花苫鼓的鼓谱,如何在目前的舞步上改进,加入新的元素,要常思考,常琢磨。
“经济回报是制约花苫鼓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,”史赛密说,人都要生活,年轻人需要挣钱生活养家,所以如果一味地让年轻艺人们表演,没有一定的经济回报,那么学习和表演的年轻人会越来越少,这门技艺也会慢慢衰落,所以,对于花苫鼓发展,希望相关部门能在政策和经费上给予支持,让这一技艺传承发展下去。 华商报记者 康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