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都退休教师有个“时光展览馆”

 因为各自爱好,有人珍藏名画,有人收集邮票,而成都市金堂县退休教师童华池则喜欢收藏“老物件”。不过他的藏品多是这四五十年来个人或家庭用品以及凭证,小到一张车票,大到一件家具。那些在常人看来不起眼的物件,在童华池眼中却是时光的宝贝。不管是用过的沙发、木床、缝纫机,还是失效的车票、证书或者发票,都承载着许多弥足珍贵的记忆。“它们提醒着我的经历,我对它们有种原始的心痛和爱护。”最近,童华池意识到,这些随手收捡的老旧物件,不仅记录着他个人和家庭生活的变化,也见证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。
见证历史
1978年高考体检通知让他圆梦
1985年首届教师节代表证、1995年全国优秀教师荣誉证书、金堂县工会第五次代表大会代表证……一张张岁月留痕却依旧平整的纸张,是童华池如今常谈起的骄傲。
“对我来说最有意义的,还是1978年高考成绩合格后收到的体检通知书。”恢复高考,可以说是改革开放的第一声响雷,也为无数求知者敲响希望的钟鼓。1978年,已是中学老师的童华池毅然报名参加高考。按照规定,那时快33岁的他已不符合“30岁以下”的招考规定,但万幸的是高考考场仍为他留了一张考桌。
童华池报考的是理科专业,最终他等来了考试合格的消息:文化成绩总分324分,超过分数线4分。在正式录取之前,过线的考生们要进行体检,他也收到了一张几乎代表圆梦的体检通知单。
通知单由金堂县大中专招生委员会办公室发出,时间为1978年8月28日,上面除有童华池的姓名和考号,还写着“根据省招委的规定,你的文化考试成绩符合参加体检的标准……”字样。
虽然因为其他原因童华池未能入学,但那一刻的喜悦,仍让他无法忘记。“可以说是欣喜若狂,太不简单了。”
记录变化
不同时代家具感知生活质量提高
而这句“太不简单了”,童华池认为不仅是对自己多年努力奋进的形容,也是对整个社会变迁进步的褒奖。
平时没事,童华池会到成都各处走走,用相机记录城市的变化。而每次出行搭乘公交车留下的票根,也成为他收藏的一部分。“现在我大概收集了300多张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公交车票和电车票,以及几十张火车票,如今地铁高铁票我也收了不少。”每每看到这些票证,他脑海中都会浮现出自己每一段旅程,“联想起来,只觉得出行越来越方便。”
此外,在童华池的藏品中,最“重量级”的当属三套分别购买于上世纪80年代初、80年代后期以及90年代初的三套家具。
“一件没丢,都放在家里。”童华池回忆,改革开放不久,父母找到郫县冉姓木匠,给他定制了川西民间风格的家用四件套。“全实木,好几十块钱,而当时的月工资不过六十元。”到了1987年,家中又购置了一套书柜、方桌和板凳等。而没过几年,因为电器用品的添置等,童华池又增加了新家具,经同事介绍在成都近郊买了套三千多元的组合柜、床头柜、梳妆台以及电视柜等。“样式更多,也越来越时髦。虽然家具价格在上涨,但我们的工资和生活水平也在提高。”
此外,一架1977年产的上海飞人牌缝纫机也是童家的宝贝。“当时花了一百多块钱,专门从上海调货过来,等了大概半个月。”如今,物质条件丰富,衣服不必自己动手做,也很少缝缝补补,因此缝纫机在童华池家中“光荣退休”。“不过,缝纫机质量好,还能蹬得起,老伴儿偶尔会用一下。放在家中,也是很好的装饰摆设。”